25-9-09

九色鹿 舞踏貪念
【明報專訊】原來的故事是這樣的﹕佛陀轉世而成的九色鹿,不顧性命拯救了恆河的遇溺者,可是這人卻為得到國王的賞賜而不守誓言,向國王透露了九色鹿的行蹤,讓他捕鹿脫皮給王后做新衣……不過故事發展到最後,善心的九色鹿獲得國王釋放,貪心的違誓者則長得一身癩瘡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嘛,但這樣童話式的說教結局,你會就此單純地信服?
「以現代人的邏輯去看,這個來自敦煌壁畫的《九色鹿》故事,實在太多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。」「不加鎖舞踊館」藝術總監王榮祿說。九色鹿這題材,是戲偶劇團「明日藝術教育機構」建議的,王榮祿初接觸到時,便馬上萌起一個「再轉世」念頭。「九色鹿應該代表大自然,是我們的地球,並可以不同的奇怪形象或意象出現,例如一個個白色箱子,或者舞者的身軀。」
有貪念有進步
舞踏(butoh)是二次大戰後日本興起的一種實驗性舞蹈,沒有既定的形式與動作,而是舞者的自省,表現其「當下」態度的一種藝術行為、一種精神。「九色鹿有靈性,我覺得就像舞踏者表演時那種十分專注的狀態。他們外表未必美,內心卻是無比純潔與豐盛。」王榮祿特別邀請了馬來西亞舞踏者李瑞強,飾演九色鹿的其中一個表象,去揭示人類無窮無盡的貪念。「本來的故事,把貪念說成十惡不赦。但老實說,人誰不貪?換個角度看,貪乃是一種追求進步的動力。其實只要取得平衡,貪之餘又不會對外界造成破壞,才是這時代的實際『道理』。」

舞者化作透明
除了舞踏,王榮祿編的作品,當然少不了現代舞的元素。但有趣的是,他這次要求兩名像連體嬰一起出現的舞者,要刻意隱藏自己的身體,她們拿箱子跳舞,卻要讓觀眾感覺箱子自己在跳舞。「她們二人,好像兩股互相牽引的力量,既沒有自己,亦必須透過外界種種東西去證明她們的存在。」聽來十分玄妙。
「舞者的跳舞感覺,很多時來自跟舞伴交流。這次二人雖然時刻緊靠,但主要交流的,卻是手中一個個不會動的箱子。我甚至希望她們能將自己化掉,變成一股透明力量,以扶助箱子演繹不同角色。如此既要跳舞又不要讓人看到你跳舞,對舞者來說,是個蠻大的挑戰。」
影偶師台前演出
《九色鹿》這舞作,是「不加鎖」跟「明日」合作的第二個作品。「明日」的4名影偶師,將把種種原始光影帶入舞劇,例如透明膠片投射影像、以四支膠棍操控的影偶等,配合現場聲效及音樂,演繹出一個個有聲有色但無人去演的角色。「影偶師不是躲在後台呀,他們跟其他舞者一樣,穿上伍宇烈設計的服飾上台。」
伍宇烈這次用了9件舊的乾濕褸戲服作材料,做出一系列衣、褲、裙及帽子,然而色調卻沒有劇名那樣繽紛,而是配合敦煌沙漠的一片泥黃。
「故事雖源自敦煌壁畫,我卻不會刻意加入太多那時那地的藝術風格。反正我手上已有用不盡的材料……敦煌飛天仙女?哈哈,我不知把她放到哪裏!」對,王榮祿才不會那麼貪。
■《九色鹿》
日期﹕10月9至10日晚上7:30、10月11 日下午2:30及5:00
地點﹕荃灣大會堂展覽館
票價﹕$160
查詢﹕2778 3488
文、圖﹕陳立怡
編輯﹕黃敬安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